如何推動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26 點擊:次
工業園區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各縣區均以建設工業園區為抓手,有力提升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如荔城區黃石工業園,城廂區華林工業園,秀嶼區笏石工業園,涵江區高新科技工業園,涵江區白塘工業園等,均占有當地較大的經濟比重。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傳統產業成本上升、企業品牌缺失等問題。如何提升這些工業園區的質量和水平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許多委員做了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市政協委員王烏妹撰寫的提案《加強規劃提升和標準化建設,推進我市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被評為2020年度市政協好提案。
目前工業園區中存在著傳統產業成本上升、企業品牌缺失、研發創新不足等問題。如,在研發創新上,大多數企業研發人才匱乏,高學歷、高技術、專業性人員缺失,研發力量偏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新市場能力不足,主要依靠訂單式生產銷售;在加大投資方面,許多企業設備與技術技改的力度不大,導致產品工藝水平和質量落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要引導企業在‘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機器換工’‘工業4.0’和‘互聯網+’的浪潮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大中型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爭創品牌為紐帶,以完善延伸產業鏈為重點,以增強企業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構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為手段,充分發揮市場導向和政府引導作用,努力提升存量,做大增量,促進工業園區的發展壯大。”對此,王烏妹拿出了一份解決方案,建議從自主品牌打造、技術創新、產業鏈延伸、“十個一”建設、存量土地盤活、特色園區建設、服務機制完善等七個方面著手。
1
打造自主專有品牌
有意識地引導企業走品牌之路,對有較大潛力的企業進行培育提升,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建立品牌梯隊培育機制,打造自主品牌,每年各篩選2-5家企業作為品牌培育試點,采取定人、定企、跟蹤服務的方法,指導企業加強完善品牌創建的基礎性工作。鼓勵企業品牌升級,健全“政府、部門、協會、企業”的促進機制。推動企業積極引入ISO9001、ISO1400、GB/T28001等體系標準與卓越績效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實現企業提質增效,提升產品競爭力。制訂政策,對獲得全國、省、市名牌、商標的企業給予重獎,以此激勵企業自創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2
加大企業技術創新
鼓勵企業加大人員、設備、技術能力、物流、生產環境的技改投入,加快科技人才引進,設立和提升研發機構,引進新型生產工藝,采購新型原材料,從狠抓產品質量入手,鼓勵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產學研對接、提高對研發費用的投入,促進企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財政部門予以一定的資金補助。
3
加大產業鏈延伸力度
積極鼓勵企業建設集材料研發、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品牌孵化、國際貿易、物流配送、商務服務、人才培訓、信息發布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系統,將由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全面轉型為打造集研發、貿易、制造、物流配送、總部基地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完善產業鏈將大大節省企業在包裝、運費、業務費、溝通等環節費用,產業鏈的完善不僅能為企業提供有效競爭力,同時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4
加強“十個一”建設
通過陸續建設一個園區公共服務中心、一個產業鏈服務中心、一個科技育成中心、一批專業化標準廠房、一批人才(員工)公寓、一批商業配套中心、一批配套學校、一批商務酒店、一個醫療健康服務中心、一批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工程等“十個一”工程,為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5
加快“騰籠換鳥”動作
通過盤活存量土地,清理低效益租賃企業,采取房租補貼、搭建平臺積極對接等措施,實現工業閑置廠房的有效利用。積極引導對接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費低、環境污染少的科技型、創新型、成長型優質企業入駐園區,改變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6
加快特色園區建設
以特色園區建設為切入點,整合當地園區資源,依托“互聯網+”新經濟模式,與園區主要產業充分“嫁接、融合”,積極推動時尚設計、品牌提升、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工業旅游、生態旅游等新興業態發展,構建形成多鏈條、高融合的新型產業生態圈,打造各具優勢,競爭力強的特色園區。
7
完善相關服務機制
制定出臺小微企業入駐、考核、退園、出讓的綜合扶持政策,鼓勵5G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及電子信息產業相關聯企業入駐。借鑒廣州經開區、武漢高新區、蘇杭高新區等地做法,探索推進工業園區整體管理體制轉型,將行政管理主體與開發主體分離,解決園區與行政區協調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