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發力 金融精準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5 點擊:次
錨定核心目標 構建適配金融體系
《意見》明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聚焦新型工業化重大戰略任務,深化產融合作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 2027 年,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將基本成熟,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工具聯動銜接更加緊密,制造業企業信貸需求充分滿足,債券發行規模與股權融資水平顯著提升,形成 “有扶有控” 的良性發展格局,助力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防范 “內卷式” 競爭。
聚焦科技創新 筑牢產業鏈安全根基
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驅動力,《意見》將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韌性作為首要發力點。在關鍵技術攻關領域,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加大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基礎軟件等重點產業鏈的中長期融資支持,對突破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開辟上市融資、并購重組 “綠色通道”,強化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等創新成果的金融支持。
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意見》提出實施 “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 專項,通過 “一月一鏈” 投融資路演、“千帆百舸” 上市培育等機制,推動社會資本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同時支持金融機構與高校院所、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合作,發展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探索直投、服務換股等模式,并鼓勵保險機構創新中試保險業務,為成果產業化保駕護航。
在產業鏈自主可控方面,引導金融機構運用多元工具為鏈主企業及配套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完善并購貸款政策支持 “補鏈延鏈”,助力礦企增儲上產保障戰略資源供應,通過期貨產品體系完善推動大宗商品保供穩價。
賦能體系升級 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意見》從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融合等維度構建金融支持體系。針對傳統制造業,引導銀行優化授信政策,加大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融資支持,發揮融資租賃 “融資融物” 雙重功能,推進設備改造與資產證券化,同時通過債券創新、上市公司整合等方式加速產業升級。
在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領域,推廣 “創新積分制” 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推動長線資金布局未來制造、未來能源等前沿方向,構建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綠色金融與數字金融成為重要支撐?!兑庖姟诽岢黾涌旄咛籍a業轉型金融標準建設,強化綠色信貸、債券在低碳轉型中的應用,支持綠色工廠升級;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加大對 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建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建設數字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探索供應鏈 “脫核” 模式,通過數據整合與平臺建設暢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優化空間布局 拓展產業發展新維度
為推動產業合理布局,《意見》從區域協調、集群發展、開放合作三方面優化金融服務。在區域布局上,支持金融機構為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提供融資,完善跨區域授信管理與銀團貸款服務,依托歷史數據為轉入企業提供起步階段授信支持。
針對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全國性銀行設立特色支行,加大對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授權與產品創新,鼓勵地方銀行開發區域特色貸款產品,深化與國家級產業基金合作,通過區域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強化上市培育。
在開放發展領域,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優化貿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支持企業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同時拓展出口信用保險與信貸投放,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為產業高水平雙向開放提供金融支撐。
夯實支撐能力 構建協同服務生態
《意見》強調加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能力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將服務新型工業化納入長期戰略,單列制造業信貸計劃,完善盡職免責與激勵機制,建立差異化授信評價模型。引導金融機構平等服務各類所有制企業,強化民營制造業金融支持。
在金融工具協同方面,推動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加強信息共享與業務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資源提供綜合服務,鼓勵保險、理財子公司等通過股權、債券等形式提供長期資金。同時健全科技產業金融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引進產業專業人才,向產業集群派駐金融專員,推動企業與金融機構人員交流,提升服務專業性。
此次七部門聯合出臺的《意見》,通過構建目標明確、機制完善、工具多元、協同高效的金融支持體系,將有效打通金融服務新型工業化的 “最后一公里”。隨著政策落地實施,金融活水將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堅實支撐,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