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石嘴山高新區發展實踐與路徑創新的探索思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5 點擊:次
2025年上半年,石嘴山高新區堅決貫徹落實市(區)委、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經濟運行調度、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重點任務,深入實施“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1—5月,79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1.07億元,同比下降1.0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上半年開工項目47個,開工率74.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同比增長30.3%,謀劃“十五五”重點項目36個,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一、石嘴山高新區園區建設工作的實踐
(一)黨的建設工作情況
一是強化理論學習。嚴格落實“第一議題”、“雙隨機”制度,上半年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6次、干部理論學習會議6次,開展交流研討3次12人次。二是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聚焦主題主線、堅持分級分類、注重統籌兼顧,一體推進學查改,確保園區全體黨員、干部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緊盯重點崗位、關鍵環節,聚焦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推動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三是全面提升非公黨建質效。結合園區“一包四抓”工作機制,將所屬企業劃分為7個單元組,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大摸排、大走訪活動,對滿足條件的企業,分類指導、靠前服務、上門孵化,逐步落實“應建盡建”要求。高新區園區目前共有黨組織40家,覆蓋企業55家,覆蓋率62.5%。扎實開展評星定級工作,指導昇力恒、天寶炭素獲評園區四星級基層黨組織,培育德運黨支部獲評全市五星級基層黨組織。四是深入推進巡查整改。嚴格按照市委要求和《巡察整改方案》具體措施,嚴把時間節點,對標對表、自我加壓、強化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實推進整改工作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問題34個。
(二)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一是強化科技企業培育。舉辦研發投入歸集、科技企業認定、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等培訓活動6場,新增申報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4項,年內新增立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中央引導地方科技項目11項,占全市立項總數55%以上,預計去年R&D經費投入達5.67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2.4%以上。二是加快推進中試基地建設。完成中試基地基礎配套建設項目提級論證審批、初步設計審批和開發區低成本化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申報,印發中試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運營管理辦法,邀請賀蘭山實驗室等17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整合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技術轉移機構到園區辦公,石嘴山先進材料中試基地入選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和自治區中試平臺公共服務能力清單。三是全力推進智慧園區平臺建設。在全市3個園區中率先完成智慧園區平臺招標工作,圍繞軟件開發、硬件安裝、智慧巡檢、指揮大廳4項內容,推動智慧園區提標擴容和整合優化。四是著力加強人才培育。持續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引育、專題培訓等工作,新增自治區領軍人才1名、科技創新團隊1個(寧夏礦用重載減速器研發創新團隊),獲批自治區人社廳2025年專家服務基層活動10萬元。
(三)招商引資工作情況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擴大“朋友圈”和“工作鏈”為重點,赴長三角、珠三角、西安、重慶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對接活動15次,拓展了招商“朋友圈”。重點引進寧夏達備新材料年產6萬噸水晶飾品產業園項目和凱本(寧夏)新材料5萬件碳碳材料寧夏研發和生產項目,將在新型材料研發、生產上形成獨特優勢,入駐高新區后將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二是建立重點招引項目進展跟蹤機制。與中農城開控股、華天科技股份、先導科技集團、江蘇恒安儲能等多家企業保持長期穩定溝通,并就產業轉移、項目合作等事宜進行深入交流,為后續項目引進奠定堅實基礎。扎實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工作。今年上半年共盤活僵尸企業6家598.68畝,為招商引資提供支撐。三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服務為先”理念,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提質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設立“項目管家”機制,建立企業服務檔案,順應企業需求,精準對接項目進展,實現“只進一門”“一網通辦”“一線應答”,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招商企業和落地項目提供全周期服務,上半年共辦成涉企審批事項173件、幫辦代辦109件。
(四)安全環保工作情況
一是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專項聽取安全生產工作匯報8次,學習典型事故案例,安排重點工作。先后組織轄區企業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2次,專題教育培訓會議3期,“一企一策”培訓9期,舉辦“消防明白人”比武競賽1次,開展防震減災應急救援演練1次。二是加大安全隱患整治。聚焦四防督導,今年以來共收到自治區“四防”常態化督查涉及安全、消防、環保等問題54項,已全部整改完成。上半年開展日常安全生產檢查、復工復產安全生產檢查、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專項檢查50余家次,聯合大武口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園區30多家企業開展叉車安全專項檢查,聯合高新區消防救援大隊、大武口區工信局、應急管理局等多部門組成專項檢查組,對小機械加工區32家企業開展整治,發現安全隱患76項,全部完成整改。三是著力強化環境保護。全力做好中央環保督察檢查工作,印發《石嘴山高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及規范化治理行動方案》,強化部門聯合執法檢查,全面排查“兩高”項目及“散亂污”企業,常態化開展園區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排查垃圾堆存點20余處,清運垃圾1000余方,平整場地7000余平方米,苫蓋綠網8000多平方米。高標準完成高新區總體發展規劃編制,正在編制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積極推進地震區域性評價。
石嘴山高新區園區廠房
二、石嘴山高新區園區建設工作的特色與亮點
一是堅持區區聯動,打造先進材料中試基地。對標國家《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工作要求,編制石嘴山先進材料中試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完成系列審批手續,與大武口區國有企業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一體推進中試基地項目建設,獲得各級部門高度關注支持。
二是堅持數字賦能,推進智慧園區優化提升。快速響應自治區智慧園區建設要求,全面補充缺項功能,充分整合已有數據資源,避免智慧園區系統運營管理費用重復支出。堅持智慧監管,引入無人機和用電、用水、用氣測量設備,探索“設備監測+人工管理”模式,力求實現智慧園區數據的動態化、可視化監測分析。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低碳園區建設。高新區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新材料、數字信息等綠色低碳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高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水平,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專精特新企業29家、制造業單項冠軍3家、產業鏈“鏈主”企業2家、綠色工廠13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7家,2025年上半年獲評第二批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單位。
石嘴山高新區園區道路景觀
三、園區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建議
盡管石嘴山高新區今年上半年的園區建設工作亮點紛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產業發展不均衡問題凸顯。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占比過高,而電力電子半導體信息產業培育滯后,產值貢獻率不高,新質生產力培育需加速。
二是招商引資渠道存在瓶頸。當前招商線索主要集中在傳統渠道,如企業推薦、政府推介會、行業展會等,平臺單一,信息更新不及時,難以精準定位符合高新區產業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錯過一些招商機會。
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效能不足。中試基地旨在服務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和企業技術攻關需求,但缺少運營資金、產業基金和配套扶持政策,僅靠免費提供廠房和設備租賃回購模式,難以吸引扶持高校科研項目落地中試發展。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下半年,石嘴山高新區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工作總基調,錨定“全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255億元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目標,全力以赴抓生產、抓項目、抓服務、抓安全、抓環保,全面提升園區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強化基層組織戰斗力。持續推進學習教育。對照高新區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計劃,注重分級分類,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學習教育,持續常態化走訪指導非公黨組織正確、有序開展學習。著力提升非公黨建質量。持續深化星級黨組織創建活動,堅持黨員、骨干“雙培養”和黨組織、管理層“雙進入”制度,加強非公黨建“一企一品牌”的調研力度,指導維爾、天寶等黨支部總結凝練黨建品牌,結合安全生產、技術革新等方面,推動企業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的“融合發展”。開展“鏈上先鋒”行動。擴大鏈上先鋒行動影響輻射范圍,在園區公眾號開設宣傳專欄,定期展播“四優”先鋒集體和個人的優秀事跡,營造爭當先進模范的濃厚氛圍。加快推動建立電子信息產業孵化園等重點產業、重大項目成立黨建聯盟,以“黨建帶動工建”,促進項目建設、產業發展。
二是加強經濟調度,全力打好“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聚力項目抓發展。聚焦慧金源、華源環保等13個未開工項目,跟蹤手續辦理情況,了解難點堵點,幫助盡快辦理相關手續,使項目具備開工條件。督促鑫樂陽、鑫焱、大湖工貿等在建項目按計劃時間節點,緊抓7—11月建設黃金期,力爭今年建成投產。摸排中色銀漿銀粉、鉭鈮火法二期、400支鈮超導腔、星凱二期等7個項目具體完工時間及投產時間,盡快形成產值增量。針對“十五五”、2026年項目謀劃的問題,持續深入企業,抓好技改項目謀劃、儲備工作,重點針對裝備制造、碳基材料企業,大力宣傳“兩新”政策,以政策帶動傳統企業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以項目建設穩投資、保增長、提質量、增后勁。聚力運行穩調度。緊緊圍繞“百十億”級目標任務,精耕細作保存量、擴增量、抑減量。存量方面,緊盯奔牛、杉杉、中色、海力等重點企業,確保月產值穩定在同比環比不下降;擴增量方面,緊盯信友、共馳、達備等9家擬入規企業,力爭達到入規條件當月入規;抑減量方面緊盯旭櫻、盈氟金和、雙峰3家企業,開工后加足馬力生產,形成有效增量,把工業發展的主陣地落到重點企業上。聚力紓困穩增長。繼續摸排阻礙企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加力助企紓困,加強要素配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持續對接駐地金融部門,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一對一服務,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困難。加大產銷對接力度,摸排轄區企業原材料需求情況,幫助尋找本地生產企業,降低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聚力發展謀遠期。做好零碳園區申報準備、“十五五”謀劃、園區年度考核等工作,把規則分析透,把指標分解清,做到“保證得分項、力爭加分項、減少扣分項,力爭把“短板”補齊、把“長板”做長、把“底板”加固。
三是加大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動能。聚焦目標抓落實。強化與市區科技部門的協作配合,確保年度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于5家,企業R&D投入占比不低于2.2%,有R&D活動規上企業占比不低于60%,年度技術合同交易額不低于2.8億元,全面完成自治區開發區年度考核科技創新指標任務。大力推進平臺建設。積極爭取自治區開發區低成本化項目、中試平臺認定資金,實施基礎配套工程,推進中試基地建設,力爭年內完成投資7000萬元;推進已有項目設備租賃回購合作,協調規范中試基地對外運營服務;走訪對接自治區“兩室一院”,跟進優質項目動態,引入中試項目落地發展。加快推進智慧園區平臺建設,組織園區企業召開推廣應用培訓,通過能耗設備自動監測、無人機自動巡檢和企業定期填報,充實智慧園區平臺數據內容,實現數據互通、穩定運行。持續開展人才培育。開展2025年裝備制造產業“訂單班”、全職留才和柔性引才、企業定制培訓申報受理工作,籌備組織開展裝備制造企業技術骨干實操實訓班1期,電焊工等職業技能取證培訓班2期,承辦自治區創新創業大賽復賽決賽,承辦自治區專家服務基層石嘴山市活動,聯合區總工會舉辦高新區企業職工技能大賽。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提升招商引資質效。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繼續推進2025年石嘴山高新區水源替代項目、石嘴山高新區蒸汽管網綜合利用等項目,確保按進度完成。爭取2025年低成本園區改造項目資金,優先啟動東、西片區道路完善工程,確保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緊盯源之鑫、青林華源等重點項目手續辦理,加快高新區地震性評價編制,完成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推進高新區總體發展規劃審核工作,并取得批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助《大武口區鼓勵產業鏈供應鏈招商激勵辦法(試行)》和第三方招商優勢,與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合作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態勢。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嚴格落實項目跟蹤服務責任制,定期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梳理和分析,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五是強化底線思維,守牢綠色安全發展底線。持續推進綠色發展。配合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各項工作,做好信訪轉辦件的核查、處置、回復工作。持續加強日常巡檢,對發現的環保問題隱患及時處置。持續攻堅,緊盯恊力源、永生科技等重點風險隱患部位,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項目依法依規建設。做好環評審批權限移交后的企業項目對接工作。扎實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邀請行業專家分行業對危險化學品企業、冶金企業、涉爐企業及在建項目(含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投產前安全審查階段)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指導服務,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設施設備安全、施工現場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落實情況等為重點,全面提升園區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強化協同聯動,多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長勝煤炭集中區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監管指導與企業自查自糾相結合,持續推進危化、工貿、粉塵涉爆、工業氣瓶排查整治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培訓。聚焦企業需求,開展綜合應急救援演練、隱患排查及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專題培訓、“企業安全管理”沙龍等系列活動,借助實戰演練和多樣化互動形式,增強企業員工安全生產意識,提升應急協同與聯動水平。
出品:中國高新區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