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重要措施,最高支持2000萬元!《關于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發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3 點擊:次
上海加快創新產品應用
最高獎勵支持2000萬元
“未來產業”是指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顛覆性、前瞻性的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創新、重塑產業格局的戰略支點,也是上海搶占科技前沿制高點、塑造全球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上海立足現有基礎,進一步加快深化未來產業培育。目前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相繼發布實施了腦機接口、量子計算、硅光、6G等多個領域的未來產業培育方案,啟動建設超寬禁帶半導體、基因編輯等一批概念驗證平臺,同步布局了12家高質量孵化器,并設立總規模約15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同時,打造“上海未來啟點社區”,并啟動建設了類腦智能、硅光、腦機接口等領域的未來產業集聚區,促進創新資源集聚。
為進一步系統性、前瞻性、全局性地培育未來產業,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制定出臺了《若干措施》,力爭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顛覆性技術,體系化布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集聚區,培育20家左右未來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到2030年,培育壯大一批未來產業,推動形成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引領地。
從六個方面推出具體舉措:
第一方面,聚焦重點發展領域。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方向,合理規劃、分層推進、精準培育。發展壯大細胞與基因治療、腦機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領域,重點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構建產業生態;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導體、硅基光電子、第六代移動通信、類腦智能等領域,重點支持優化產品設計、拓展應用場景、驗證市場價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變、再生醫學等前沿領域,重點支持技術難題攻關、技術路線收斂、產品可行性驗證。
第二方面,強化關鍵環節支撐,核心是三個環節。一是聚焦高風險、高價值的重大科學問題,主動布局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二是圍繞重點領域制定培育方案與任務清單,組織多方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三是支持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建設與運行,將創新成果從實驗室推向產業應用。
第三方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關鍵是針對企業從創辦到壯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階段、精準支持。一是支持未來產業生態主導型科技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儲備,帶動產業鏈上企業協同創新;二是構建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通過精準施策,助力企業穩步成長。
第四方面,打造產業集群高地,核心是靠空間集聚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根據重點領域的產業發展潛力和規模,市、區合力謀劃建設產業要素高度集聚、產業互動高效緊密、創新生態完善、基礎設施先進、治理體系完備的未來產業集聚區。目前,已在浦東、閔行、楊浦、臨港等啟動建設了若干未來產業集聚區,謀劃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制定專項政策支持,助力先導區高質量發展。
第五方面,優化核心要素保障,重點是覆蓋產品、場景、金融、人才、合作五個核心要素,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持創新產品在多領域規模化應用。推動應用場景開發開放,加速技術迭代。發揮未來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加強面向企業培育的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支持。打造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的“開放式創新社區”“創業者聯盟”,形成多層次交流網絡。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創新主體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第六方面,構建動態培育體系,主要是結合未來產業“變化快、方向活”的特點,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動態甄別評估調整機制,研判發展態勢,甄別重點領域,及時調整戰略布局。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接力培育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若干措施》重點突出一個工作機制和兩個工作導向:
首先,構建“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即項目經理團隊主責、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未來產業基金賦能、未來產業集聚區支撐,進而匯聚各方資源,形成“空間集中、主體協同、要素流動、監管包容”的未來產業創新生態,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
同時,突出兩個工作導向。
一是實現“戰略敏捷”。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和本市資源稟賦,依托戰略決策咨詢機制,統籌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工作。同時,密切跟蹤技術、產業發展態勢,及時優化調整重點布局,保持動態敏捷。
二是實踐“全鏈支撐”。從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從扶強企業到拓展市場,上海將構建“策源引領、產品導向、無縫銜接”的未來產業全鏈條支撐體系,使未來產業的種子破土而出、幼苗茁壯成長、樹木集聚成林。
下一步,上海將進一步加強市區聯動、部門協同,推動《若干措施》落實落細,在未來產業培育上,力爭“在起勢之前落子布局,在定局之前搶先成勢”,為全市的高質量發展開拓新希望、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為我國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