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優勢 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融合共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4 點擊:次
2025年9月9日至10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石家莊召開,圍繞“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協商議政。現將部分大會發言摘登刊發,供大家參閱。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省縣域特色產業積淀深厚,縣縣有集群,在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產業鏈條較短且分散,城鄉產業融合度較低,難以形成“鄉村生產—城鎮加工—城鄉消費”的完整產業鏈。二是要素流動不暢,城鄉資源匹配失衡,影響城鄉產業集群化布局。三是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固,企業與農戶缺乏風險共擔機制,影響農民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延伸產業鏈條,構建“鄉村—城鎮—城市”協同發展體系。一是強化精深加工,優化區域分工。依托縣域特色產業基礎,支持龍頭企業在鄉鎮布局初級加工基地,引導城市制造業配套環節向縣域轉移,建設標準化、配套型鄉村原料基地,強化“鄉村原料—城鎮加工—城市銷售”的分工體系。二是推動三產融合,增強產業帶動力。鼓勵“農業+加工+文旅”模式,發展休閑農業、鄉村電商等新業態,延長價值鏈,加快建設一批“農旅綜合體”,實現產業跨界融合。三是著眼于農業資本化、農村產業化和農民職業化,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實現城鄉共建共享共榮。
二、暢通要素流動,破解城鄉資源失衡難題。一是推動人才“雙向流動”。實施返鄉創業扶持計劃,提供稅收減免、創業補貼,吸引青年人才回鄉;鼓勵城區高校、科研機構與縣域產業集群合作,支持設立技術轉移中心;建立“周末工程師”制度,鼓勵城市技術人才下鄉服務。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推廣訂單貸、倉單質押貸款,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設立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鄉村配套項目;發揮農擔公司作用,探索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政銀擔”模式。三是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優先用于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探索“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讓閑置土地快速轉化為產業用地,讓農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民參與度和獲得感。一是推廣“保底收益+分紅+勞務收入”模式,引導企業與農戶簽訂長期訂單,設定保底收購價,穩定并提高農民在產業鏈中的收益占比,增強參與獲得感。二是推動農民向產業鏈高端延伸,開展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參與加工、電商、物流等環節,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務工就業等形式參與產業發展。三是健全風險共擔機制,設立農業保險專項補貼,降低企業和農戶經營風險;鼓勵合作社與企業共建風險準備金,應對市場波動。
四、強化政策協同,優化發展環境。一是統籌城鄉產業規劃,建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一張圖”,明確城鄉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統籌鄉村自然、人力資源優勢,實現與城市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的有機銜接,以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來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城鄉產業大數據中心,實現供需精準對接,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破除制度壁壘,在縣域試點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落戶條件,保留其農村權益。推動城鄉社保并軌,實現縣域內養老、醫療等保障標準逐步統一,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用制度來“匯人才、聚人氣、凝人心”,切實優化“安得下心、穩得住腳、干得成事”的發展環境。
文章來源:《鄉音》2025年第9期